“医路有我”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中国行——辽宁沈阳站活动启动仪式现场
9月20日至21日,由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中共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辽宁省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辽宁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医路有我”专项基金主办的“医路有我”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中国行——辽宁沈阳站活动成功举办。
9月21日,活动启动仪式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举行。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副理事长叶日者,中共辽宁省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李文革,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医路有我专项基金管委会主任郭树彬,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吕传柱,沈阳医学院副校长、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党委书记李荣梅分别致辞。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振军主持仪式。
叶日者致辞
叶日者介绍了志愿服务纳入党的社会工作体系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医路有我”专项基金的设立背景、发展目标及在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事业中的作用,通报了“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中国行”今年的实施情况,并呼吁各方持续关心、支持、参与志愿服务,共同推动该项事业开创新局面。
李文革致辞
李文革介绍,辽宁在志愿服务领域精耕细作、成效显著,全省42家省直单位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推动志愿服务向“精准化对接需求、常态化开展服务、便利化覆盖群众、品牌化打造标杆”高质量迈进,特别是在医疗、应急、“一老一小”等重点领域,一批志愿服务品牌深入人心、惠及民生。此外,专门印发《关于推进全省公立医院志愿服务下基层常态化工作的通知》,为卫生健康领域志愿服务划定“下沉路径”,同步推动医务社工进驻全省公立医院。此次活动不仅为辽宁应急急救志愿服务体系与社区民生服务注入了专业医疗力量,更为党建引领“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融合试点社区建设的志愿服务项目提供了专业支撑。
郭树彬致辞
吕传柱致辞
李荣梅致辞
陈振军主持启动仪式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共同启动“医路有我”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中国行——辽宁沈阳站活动。郭树彬、李荣梅会同省委社会工作部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指导处处长李罡、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四处处长陈亮、沈阳市志愿服务基金会理事长魏雪珍、沈阳市志愿服务联合会秘书长高锁,为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揭牌。这一基地的落地,为沈阳医学应急急救工作搭建了教学阵地,未来将依托优质医疗资源常态化开展急救技能培训等活动。
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培训基地授牌仪式
中国志愿服务基金会募集部部长李雅娴,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杨军、秘书长左冬晶,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分会副会长邓颖,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副秘书长崇巍,以及中共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市委“两新”工委副书记杨怡宁等省市区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川京黑冀辽等地医疗专家和沈阳市基层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代表等200余人参加启动仪式。
培训现场
启动仪式后,医学应急急救技能师资培训随即展开,国内多位专家带来前沿知识与临床经验分享,200名基层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参加培训。下午,专家团队继续开展突发事件和灾难现场实用技能培训,现场组织应急急救分组演练,切实提升基层应急急救者的实战能力。
培训现场
活动期间,一场诠释“爱的双向奔赴”的公益行动温情举办——9月20日,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当地医疗专家组成的志愿服务团队,为30名长期活跃在社区服务、应急支援、公益帮扶领域的志愿者提供专属义诊服务。
医疗专家为志愿者提供义诊服务
活动现场,专家们详细了解志愿者健康状况,细致进行血压血糖测量、心肺听诊、心电图检查、中医诊脉等基础检查,针对慢性疾病管理等常见问题给出个性化诊疗方案与健康指导。这些平时“为他人撑伞”的志愿者,此次也感受到了专业贴心的健康守护。“平时我在社区工作,穿梭在大街小巷为居民服务,这次有这么多医疗工作者走到了我们身边,帮我们做健康体检,心里感觉特别温暖。”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沈阳市沈北新区北苑社区书记纪丹表示,要把这份关爱传递下去,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医疗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服务
20日下午,刚抵达沈阳的“医路有我”医学应急志愿服务专家团队来不及多作休整,便与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专家团队一道走进沈阳市铁西区凌空街道六小区社区,为当地社区群众开展健康服务。
医疗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服务
医疗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服务
医疗专家为社区居民开展健康服务
现场,心内、神内、内分泌、急诊、全科、口腔、眼科七大领域的医疗专家齐上阵,为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有效提升了群众的健康管理意识与应急能力。
据了解,“医路有我”医学应急急救志愿服务中国行项目致力于向公众普及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全民急救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防线。今年以来,该活动走进全国多个地区的社区、学校、医院,通过“硬件捐赠+技能培训+科普教育”的服务模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急危重症救治能力与应急处置能力,同时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国内医疗领域顶尖专家的健康咨询和医疗科普服务,切实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
【责任编辑:权敬】
http://www.news.cn/gongyi/20250922/1b87dae9ab704033acd6f32e28399d48/c.html
编辑:萧培 审编:范伟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