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戏变小说:《南戏经典故事》出版 让更多人爱上南戏 - 科教文卫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老戏变小说:《南戏经典故事》出版 让更多人爱上南戏
时间:2020-08-10 09:57:26  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刘淼

中国文化传媒网记者

由浙江省温州市文化艺术研究院原院长施小琴主编,温、杭两地9位剧作家、作家、高校教授和青年才俊参与创编的《南戏经典故事》(上、下册)日前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以小说的形式改写、演绎了《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等十个南戏经典剧目,将千百年来流转于戏剧舞台上的经典南戏故事化、通俗化,赋予传统戏曲文化以新的内涵和精神,是“南戏故里”温州为大力普及、传承和弘扬南戏所做的又一创新之举。

“从戏剧转为小说,看似只是文体的转换,其实质和我们的出发点是为了普及、推广南戏文化,让南戏走入千家万户,特别是吸引更多青少年喜欢上南戏。”施小琴介绍,本书的策划思路,借鉴了新华出版社的《新编古典戏曲名著故事丛书》(1995年版)。

2015年夏天,温州市艺术研究所(现温州市艺术研究院)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启动了《南戏经典故事》丛书的改编工作。

受邀改编经典南戏,刘文起戏称接到“命题作文”。虽然,他曾经写过大型戏曲剧本《秦宫遗恨》《凤凰楼》,但在看到《杀狗记》剧本时,还是不禁傻眼了,这活不好干哪——“剧本虽然多场,但不长,合起来不过几千字。要改写成十万字以上的长篇小说,还要码多少字呢?剧本讲究戏剧冲突,没有心理描写和背景环境的叙述,讲起来只是故事的几条线。而小说讲究的是人物的内心,是人物体验故事,这里头相差几千里。当然,剧本里也有人物,但他的人物脸谱化。生旦净末丑,一上台就知道好人坏人,没有个性化人物,没有复杂的人性差别。还有人物活动的什么地点、社会背景、风俗习惯……都没有。”

他总结自己的写作经验:“必须要大量地填空、充实,加枝添叶、着色添彩,更要有大量的合理臆想、虚构等文学创作。”

如他所说,面对这样的“命题作文”,作家们交出了风格迥异的“填空”答卷——

张思聪的《荆钗记》故事,可以说走的是“忠实派”路线,他以原本为基础,同时吸收他自己1997年改编的越剧《荆钗记》剧本的长处,包括一些人物的处理、情节的改动、地点的变换等等;

王手的《洗马桥》,却只参照了原剧本的梗概,就全部自由创作了。他在《后记》里写道:“我不喜欢被框住,老本子我坚决不看,郑朝阳的新本我也不看。我也不会用电脑,就叫朋友到网上搜来《洗马桥》的概括,总共有四个,我挑了逻辑性好点的那个,就洋洋洒洒写起来”;

金凡平的《拜月亭》,类似于心理小说,在男女主角的内心独白中展开故事,最后,作者自己也介入其中,来了一段戏里戏外的叙述。她在《后记》里说:“我试图在改编时以解构的方式融入思索,分解为几个角度——她的叙述、他的叙述和我的叙述,予以重构,较之关注细节,我将更关注其潜于心的内在暗流和几个关键境况——深闺、战争、巧合、团圆及不同境况下的共性指向”;

而哲贵对《小孙屠》的改编更加大胆,不仅连题目都改成了《荒芜而隐秘的小径》,在内容上更将原剧的妓女奸杀改编为正义的仇杀以及好人之间的见义勇为;

……

正如刘文起所说:“作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通过各自的努力,在作品的内容上、立意上和形式上进行创新,写出了众彩纷呈的经典故事,让老戏变出了新篇章。”

而在主编施小琴的心里:“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这些故事,产生对原剧的兴趣,从而亲近南戏,爱上南戏。”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原所长、《戏曲研究》原主编王安葵在为该书所做的序中写道:“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戏曲的舞台演出总要受时间、地点的局限,一部作品不可能让很多观众看到。故事书则可广泛发行。有兴趣的朋友都可以买了书看。这样就可以使南戏文化为更多的人所知道。对故事有兴趣了,又会产生看戏的愿望,这样就会扩大戏曲的观众,促进戏曲艺术的发展。”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