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培养“纸上谈兵”的学生 而是“来之能战”的工程师 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 合肥产教融 - 科教文卫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科教文卫 > 正文
不培养“纸上谈兵”的学生 而是“来之能战”的工程师 把人才链嵌入产业链 合肥产教融
时间:2025-07-07 16:03:33  来源:合肥在线

在学校实训车间里,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划出精准弧线。学生们全神贯注调试设备,这些由企业提供的真实生产设备已成为他们的日常教学伙伴。

头部企业公益性办校、工程师入校成为讲师、根据产业人才需求设定教程…正值高考招生季,合肥探索的产教融合路径,正释放人才红利。

https://mtyimg.hfmty.cn/b7ef0c1c71c76adef8c8ff607544b171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陈文杰、黄振宇等学生在调试参赛设备

头部企业全资培养未来工程师

7月初,暑期至,安徽信息工程学院里仍有学生留校。在学校实训机房内,陈文杰正和同学们调试智能小车的算法系统,他们将带着这一设备参加七月中旬的第20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陈文杰来自合肥,是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大二年级的学生。“实训室里有硬件材料、人工智能算力资源等,更偏向实践,所以我们都留在学校里备赛。”虽然陈文杰才上大二,但他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已有初步打算。“因为学校的课程指向性都很强,都是围绕战新产业开课的,比如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

和陈文杰同样留校备赛的,还有来自福建的黄振宇。他说,远离家乡来到安徽念书,就是冲着学校的产教资源。

去年,黄振宇就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匈牙利的交换生合作了“古建复境”项目,实现了让古建筑从二维图像到三维图像的实时生成。“今年我想在硬件方面学到更多实操的知识。学校配备了指导老师和实验室设备,让我充分深耕专业,还有来自企业的工程师为我们长期授课。”

能为学生提供如此强大的产教资源,得益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背后“大咖”。

校长吴敏介绍,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由科大讯飞举办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力推进人工智能赋能的育人生态建设,引入讯飞星火大模型,实现人工智能通识课全员覆盖。为解决产业的人才需求,学校创新推出“小学期”制度,每年增设三周实践课程,学生四年需完成至少20个实战项目。

此外,学校实验室24小时开放,鼓励学生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模式,让学生毕业时已积累丰富的项目经验,成为企业眼中的“即战力”。

“上午学工业控制理论,下午就在企业工程师指导下实操,这种学习模式让学生提前掌握了岗位核心技能。”吴敏表示,2024年该校还与汇川技术共建订单班,采用"理论+实训+项目实战"的三阶培养体系,将企业真实的生产流程分解为多个教学模块,学生在60天的集中培养中,需要完成从电路设计到系统调试的全流程项目实战。

截至目前,该校先后与中联重工、奇瑞汽车、东昊网络、长信科技、汇川技术等40余家用人单位开展订单式人才联合培养合作,参与学生近2000人,实现高质量就业1200余人。该校就业指导中心主任介绍,90%的毕业生都选择了在长三角地区发展,其中超65%的毕业生留在了安徽,学生就业领域以地区重点支柱产业及新兴产业为主。

首次招生聚焦城市战新产业

与此同时,在合肥巢湖之滨,新成立的合肥理工学院今年首次开放招生,这所由合肥市政府举办的本科高校,今年将迎来首批700余名新生。

这所占地890亩的新高校定位清晰,聚焦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合肥市特色优势产业,突出“小而精、小而专、小而特”特色,是立足合肥、服务安徽、面向长三角的理工类应用研究型高校。

合肥理工学院教务管理部负责人徐立祥介绍,今年学校首次开设10个专业,涵盖新能源汽车工程、储能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工智能等,95%以上的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或高级职称,目前学校已经与京东方、科大讯飞等合肥头部企业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设立社会奖学金。

“此外,我们还和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五大研究院及江淮前沿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结对合作、深度融合,联合开展学科建设、科研攻关,促进科教融汇。”徐立祥表示,该学校将充分发挥合肥丰富的科教资源优势,聘请在肥头部企业技术人员和相关领域专家担任校外导师,构建多元化的师资队伍。

从头部企业下场教育圈,到联动全市资源培育产教人才,在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合肥的产教融合探索已形成鲜明特色,“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岗”的人才培养新范式为产业输送高素质人才。

“我们培养的不是‘纸上谈兵’的学生,而是产业急需的‘来之能战’的工程师。”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校长吴敏的话,也是合肥产教融合的核心逻辑。

记者从合肥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合肥现已构建起系统化的产教融合支持体系。全市建成1个国家级市域产教联合体、4个省级联合体、11个县域产教融合体;组建18个省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10个区域性行业共同体。

值得一提的是,合肥大力鼓励企业内部办学、校企共建专业(群),及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依法参与中高职教育事业。在“政府建设、企业运营”的办学模式下,合肥大学大众学院打造“双元制”高等教育国际合作品牌,安徽新能源汽车工匠学院在江汽集团、奇瑞集团设立2个校区等。在政策支持下,合肥已培育190家产教融合型企业,投入240万元市级财政资金奖补12个优质合作项目。

今年4月,全国人工智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第一届理事会在合肥召开,汇集近百所高校和企业代表。共同体发起单位科大讯飞宣布了系列支持政策,涵盖联合人才培养、生态企业就业资源共享等关键领域。

如今,“城市出卷、院校答卷、产业阅卷”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安徽形成闭环。合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深化产教融合体制机制改革,深入推进合肥产教融合试点市建设,推动“6+5+X”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新格局,促进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深度对接,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刘小容 文/图

http://www.hf365.com/2025/0706/1642182.s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审核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