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红色基因” 赋能乡村振兴
——看七师一二六团如何用活用好红色资源
兵团日报全媒体记者朱丹丹
七师一二六团海洲菌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昭阳在展示合作社生产的产品灵芝孢子粉(资料图片)。牛想伟 摄
以“展军垦之乡文化魅力 赏戈壁母亲文化盛宴”为主题的2023年戈壁母亲文化艺术旅游节系列活动在七师一二六团隆重举行,图为活动现场(摄于2023年6月2日)。牛想伟 摄
七师高级中学组织青年教师以及高一、高二年级全体团员共416人来到一二六团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以“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主题团日暨红色研学活动。图为大家在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兵团历史(摄于3月30日)。杨燕霞 摄
近日,七师一二六团又迎来一批来自昌吉的游客,游客们走进戈壁母亲旧居,感受屯垦戍边情怀,品尝了当地的美食后,购买了一些农家土特产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这是一二六团发展红色旅游助推乡村振兴的一幕。近年来,一二六团依托“中国军垦文化之乡”优势资源,以“文化+”为发展思路,以特色产业撬动乡村产业兴旺,以红色文化凝聚乡村奋进力量,使连队面貌美起来,职工群众口袋鼓起来。
前不久,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文化和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十佳案例和优秀案例名单,《七师一二六团: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 打造戈壁红色旅游目的地》入选优秀案例,为团场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红色资源“活”起来
“住地窝子、喝涝坝水、捡牛粪、扛着农具开荒生产,她们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在看不见硝烟的屯垦戍边‘战场’挥洒自己的汗水……”4月15日,一二六团戈壁母亲纪念馆馆长邹成誉声情并茂地向游客讲述戈壁母亲的故事。
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物件、一个个感人的军垦故事……走进戈壁母亲纪念馆,可以看到布满岁月痕迹的桌椅、泛黄的奖状、沾满泥土的坎土曼等980多件红色文物,展现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军垦战士的生产、生活面貌,见证了生产建设时期兵团的激情岁月。
“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切身感受。”邹成誉说,自2014年戈壁母亲纪念馆成立以来,每年都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参观学习,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
每一个革命文物都有一段刻骨铭心的故事。近年来,一二六团深入挖掘“戈壁母亲”红色资源,精心打造以“六馆两场两中心一园一居”为载体的戈壁母亲红色教育基地,吸引了一批批疆内外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邹成誉介绍,团场将在红色研学季品牌打造、旅游线路推广、成果展示等方面做好文章,用“活”一二六团红色文化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同时加强红色场馆间合作交流机制研究,探索更多便民惠民服务举措,让职工群众和游客尽享红色教育。
红色名片“亮”起来
2007年11月,以一二六团军垦战士为人物原型,创作和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戈壁母亲》在央视热播以后,在全国受到广泛好评。2014年,一二六团以此为契机,启动了以“戈壁母亲”为文化品牌,以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为主题的红色教育基地建设工程。
红色文化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精神纽带,是红色旅游的“根”和“魂”。据一二六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党支部书记杨燕霞介绍,自2014年以来,团场历届党委深入挖掘搜集建团以来为团场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老军垦典型人物事迹,记录相关典型事迹1000余例,上报军垦小故事470余篇,总结出以“勤、忠、俭、容”为主要内容的“戈壁母亲”文化内涵,成功打造出“戈壁母亲”文化品牌。
一二六团每年开展以“戈壁母亲”为主题的节庆活动,深入挖掘当地红色文化底蕴,搭建交流平台,通过群众文化活动展演、特色美食品鉴等方式,引导游客追寻红色足迹、聆听红色故事、传播红色文化,擦亮红色文化特色品牌。
一二六团立足戈壁母亲美术馆移动展览资源,举办马全喜书画收藏作品展览、草根文艺爱好者绍经磊美术作品展览等一系列移动美术馆活动;开展职工群众文化能人大赛、李永梅军垦剪纸作品展;举办金胡杨摄影作品展等一系列文化活动……2024年第一季度,一二六团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9场次,惠及职工群众15000余人次。
如今,以重要节会、品牌活动等为载体,一二六团“戈壁母亲”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稳步提升。杨燕霞说:“我们还通过举办非遗秦腔进景区和国际博物馆日等文旅主题活动,吸引更多游客走进戈壁母亲故乡,持续掀起红色文化旅游热潮。”
近年来,一二六团围绕“军垦文化胜地,戈壁母亲之乡”名片,深度挖掘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做足遗址保护、文化创新、宣传教育、文旅融合文章,着力打造“戈壁母亲”红色旅游品牌,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红色名片“亮”起来、红色旅游“火”起来,红色文化正在成为一二六团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
红色旅游“火”起来
“游客多了,旅游业发展起来自然会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4月16日,邹成誉对记者说,以前团场连个像样的饭店都没有,游客到夜里肚子饿了,有时只能吃泡面。而现在,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二六团的服务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这几年,北山月季农家乐、胡杨林庄园、窑洞民宿等一家家餐饮店、民宿以及土特产店陆续开张,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团场旅游,职工群众的增收渠道不断拓展。
“2022年,我们建设了一二六团五连戈壁母亲军垦生态采摘园,打造集‘红色旅游+研学游+农业休闲游’为一体的旅游线路。目前,五连22座农业设施大棚已投入使用,预计今年产值达50万元左右。”杨燕霞说。
一二六团还推出系列红色文创产品,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动能,让喜欢文创产品的游客更好地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目前,以戈壁母亲LOGO、伴手礼袋为代表的11种军垦主题文创产品已走向市场。2023年,该团非遗手工布艺刺绣产品、特色农副产品和戈壁母亲文创产品营业额达150余万元。
红色旅游不仅是一项产业,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未来,一二六团还将充分挖掘“革命红”和“生态绿”两大优势,积极探索和实践“红色旅游+”模式,以创新方式讲好红色故事,带动文旅产业发展,让更多职工群众享受优质旅游业带来的红利,助力乡村振兴。
短评:让红色旅游不断绽放时代光彩
朱丹丹
红色旅游是兵团旅游业的一大特色,在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红色旅游具有不可比拟的教育宣传功能,担负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使命。因此,必须用好用活兵团红色资源,不断赋予其时代内涵,让红色旅游焕发出勃勃生机。
首先,各师市要把革命旧址、遗址修缮养护好,相关功能配套设施完善好,同时也要创新形式,把红色资源展示、宣传好,让红色文化资源更有感染力。
其次,要利用科技手段,改进传播方式,不断开发文旅项目和文创产品,增强游客的体验感,提升红色文化吸引力。“重走老兵路”、观看大型实景演出、推出红色文创产品……各师市要用更加新颖的方式着力打造内涵丰富、主题突出、导向鲜明的红色资源表现形式,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
再次,要精心打造特色红色文化旅游游客群体分类游。依据年龄制定旅行线路和方案,增强旅行规划的针对性,提升游客旅行兴趣。此外,还可以依据景区的历史发展和相关历史人物开展讲座,制定主题周、主题月、主题日的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红色文旅产业。
红色文化是兵团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旅游景区、景点都是生动的红色文化实景课堂。兵团各师市要结合实际不断创新,让革命文物“活起来”,让红色旅游“热起来”,让红色基因“传下去”。
http://www.huyangnet.cn/content/2024-04/25/content_1885442.html
编辑:萧培 审编:AD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