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围着灶台转,现在家门口做簪花,每月能赚两千块,够家里日常开支了,多亏石大哥!”9月12日,郏县茨芭镇庞庄村宝妈李大姐手持刚完工的手工簪花,笑意盈盈的对记者说道。这种变化,源于57岁石金岭的一次转型突破。
深耕驾培行业近20年的石金岭,曾在行业内口碑过硬。但近年来驾培行业持续滑坡,经营压力陡增。2022年,敏锐的他便萌生转型念头,四处寻觅新方向。
转机来自妻子高鑫的爱好——手工制簪。妻子用剪刀裁剪纸片、手工缠叶,组装出各式精美的簪花,这份细致让石金岭眼前一亮:若能优化流程、提高效率,既能传承手艺,又能带动就业!
说干就干,石金岭一头扎进技术研发。反复琢磨手工缠叶工序,不断改进工具,历经数月试验,终于造出专用机器:丝线缠叶效率大幅提升,原本纯手工一天仅能制作少量叶片,如今产量翻番,为规模化生产打下基础。
为摸清市场,石金岭多次外出考察,发现手工簪花需求旺盛:国内消费者青睐其美观与文化感,海外市场也潜力巨大。此时,他更坚定了回乡的想法——带着项目回家乡,助力乡村振兴,让留守妇女、宝妈足不出户就业增收。
今年5月,石金岭回到庞庄,斥资购置宅院,简单整理后作为培训基地。在这里,他免费教留守妇女、宝妈制簪:从裁剪纸片到机器缠叶,再到组装成型,每个环节都手把手指导,毫无保留。
不过,制簪对从业者有要求。为保产品质量,石金岭明确筛选标准:年龄较大导致视力不佳者难以胜任精细操作,缺乏耐心者无法保证作品品质,因此优先选择符合条件、有责任心的留守妇女和宝妈。
如今,已有不少村民通过培训掌握技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她们不仅缓解了家庭经济压力,更在制作中找到了自身价值,精神状态焕然一新。
“接下来要扩大规模、拓展销路,让更多乡亲受益。”石金岭话语坚定。他用一个手工簪花项目,架起乡村就业桥,既圆了自己的转型梦,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她力量”,更成了带动乡亲致富的好榜样。
https://hn.ifeng.com/c/8mf6dhPPEJA
编辑:萧培 审编:益申合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