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河南省许昌市建安区五女店镇老庄陈社区麦秸工艺品工作室展厅内,一幅幅精美的麦秸画让人叹为观止。
如今,当地的麦秸画制作技艺已经传承了100多年。第四代麦秸画非遗传承人杨丽丽的麦秸画制作技艺于2021年3月被认定为建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又于2023年4月被认定为许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弘扬麦秸画传统制作技艺,她在老庄陈社区挑选了5位弟子,传授麦秸画制作技艺。
麦秸画作品《竹》。何炜 摄
据介绍,制作麦秸画需要在小麦成熟之前先在麦地里挑选优质麦秆手工收割,之后要经历蒸、煮、漂、染、剪、烫等过程。其中,“漂”是为了使麦秸秆颜色更亮,“染”是结合工笔画技艺,用国画颜料给麦秸秆染色,使麦秸秆颜色更鲜艳好看。
据悉,老庄陈社区麦秸工艺品工作室展厅内的麦秸画作品主要有《迎客松》《竹》《秋柿》《荷》《钟馗》《听琴图》《兰花》《花气袭禽》《菡萏栖羽》等。其中《柿柿如意》于2023年10月份荣获了第十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创意设计奖金奖,《听琴图》于2024年5月份荣获了深圳国际文博会金奖,其他很多作品也获得了很多奖项。
自2023年6月至2025年7月底,许昌市建安区麦秸工艺品工作室杨丽丽、陈建营等6名传承人共制作完成精品麦秸画作品100余幅。
2024年5月,杨丽丽租用了2处荒宅,打造了一处“麦秸小院”,游客可以来食宿、旅游、观光、打卡、研学等,还可以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雅集活动。
为发展壮大社区集体经济,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2019年,老庄陈社区成立了许昌市建安区桃花溪农业专业合作社、陈群故里旅游服务有限公司。同年,老庄陈社区筹措资金,利用两处荒宅,建设了一栋两层房屋,成立了非遗文化小院。2023年,杨丽丽把麦秸画工作室从一处租用的民宅搬迁到了非遗文化小院。老庄陈社区和许昌市建安区麦秸工艺品工作室开始合作发展麦秸画产业。
接下来,老庄陈社区计划邀请书法、葫芦、盘纸等非遗文化传承人入驻非遗文化小院,采取“乡村文旅+非遗文化+研学+民宿”经营模式,以“文化振兴”带动乡村振兴发展。
https://www.163.com/dy/article/K9JIN2TB0514R9OJ.html
编辑:萧培 审编:益审核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