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百样事,门口都“搞定”——上海社区综合服务体见闻 - 益点快讯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益点快讯 > 正文
百姓百样事,门口都“搞定”——上海社区综合服务体见闻
时间:2020-07-03 11:10:46  来源:新华网

浦东新区的“家门口”、徐汇区的“邻里汇”、虹口区的“市民驿站”、闵行区的“邻里中心”……上海16个区的基层社区,近年来建起了一批家门口的服务站点。这些站点集党建、助餐、养老、亲子等多种服务和资源为一体,日益成为百姓身边的多功能“公共客厅”。

“年纪大了,自己做饭做不动,油烟也吃不消。到社区食堂吃饭,不仅环境清爽,还能和邻里聊聊天,一起有说有笑蛮开心。”80岁的刘美容老人,住在徐汇区天平街道“邻里汇”附近。她和老伴还有女儿,一周来“邻里汇”的社区食堂吃四顿,都是午餐,每餐三人消费在60元左右。

浦东新区陆家嘴街道,寸土寸金。市新居民区“家门口”服务站的活动室门口,挂着“市新第二客厅”的牌匾。疫情之前,这个活动室每天的日程安排得满满的:周一合唱班、周二编织班……“个人的小家有私人客厅,社区这个大家也有公共客厅。”70岁的吴阿姨在“家门口”服务站当志愿者,不值班的时候也经常来。“居民自己的空间,自己要管好。”

“邻里汇”“家门口”是一个缩影。上海各区通过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打造社区15分钟服务圈和“一站式”综合服务体:

——压缩办公空间,增加共享空间。天平街道地处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找一处合适的建筑做社区服务中心不容易。“邻里汇现在用的房子,原来是区体育局的办公场所。我们达成了共识,尽量把好资源留给社区服务。”天平街道党工委书记高路说。

“这里原来是我的办公室。”站在“家门口”服务站的咨询室内,市新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李娟说。建设“家门口”服务体系,浦东提出“办公空间趋零化”,所有的村居干部集中办公,一进门就能找到所有人。

——资源下沉让社区服务更便利。“请出示医保卡,对准镜头,等待连接……”在市新“家门口”服务站,社工陈欣华给记者演示如何更换就医记录册。浦东的1300多个村居,都配备了摄像头、读卡器等五件套,通过“远程视频帮办”实现资源下沉、服务延伸。

目前,包括就医记录册更换、新版社保卡申领等212个服务事项,“家门口”服务站就能当场办理。“正是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社区15分钟服务圈才成为现实。”陆家嘴街道党工委书记凌军芬说。

“在邻里汇,不仅服务更方便了,价格也更实惠。”刘美容说,以就餐为例,一顿饭三个人花费60元左右,老人饭卡还有补贴。“这个地段如果出去吃,人均可能就要五六十元。”

——以服务站点为载体,推进社区自治共治。种满绿植的小花园、造型优美的凉亭、整齐划一的停车位——虽然是老公房小区,市新居民区的环境看起来非常怡人。

“老年人希望绿化多,年轻人希望停车位多,这个矛盾怎么解决?只有靠群众自己协商。”李娟告诉记者,在“美丽家园”行动中,依托“家门口”服务站,社区的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开了近百场,居民、业委会、物业各抒己见。凌军芬说:“把好事办好,就得让群众有参与感。三会制度,为社区自治共治提供了平台。”

在天平街道“邻里汇”,有一个专门的“风貌治理共同体平台”,上面展示了部分马路的改造成果。包括建筑的外立面如何修缮等问题,居民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提意见。

“社区工作要充分听取百姓意见。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邻里汇就提供什么样的服务。”高路说。在倾听居民心声的基础上,天平街道准备和星巴克合作,把“邻里汇”的一个展示空间改成公益咖啡馆,既增加就业岗位,也提供就业培训,以克服今年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新华社记者何欣荣、张梦洁、王默玲)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