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心静身动:我与三名志愿者 - 志愿服务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荐读|心静身动:我与三名志愿者
时间:2021-07-06 10:00:31  来源:网络

入警后的日子波澜不惊,但努力用心做些事之后,总会收获些小确幸。因为业务关系,路面执勤不太多,实践动手能力弱了些。所以每次执勤机会都会倍加珍惜,期许能补上这一课。这期间,碰到了三个路口文明志愿者,他们都让我一见面就有了印象。共同特点是责任心强、然过半百,但心中依然年轻,愿意为社会做点事——知善向善、都有点古道热心肠。与他们交往中我得以亲身体会感悟不少道理,洞明一些人和事,故作记叙理顺,算为说服和坚定自己。

之一:一个东北老大爷

初识在文明城市创建第三年——最后一年收官,也是第一次真正和志愿者近距离交往。

年龄约摸在60岁左右,个头在1米65左右,显然不是东北大汉,不过倒亲和了许多。闲聊中得知他有一个儿子在金华,有着不错的工作,因此移居过来。一来儿子放心他,不致相隔千里担心他老人家的生活;二来可以帮儿子料理些家事,发挥些余热。

一起执勤大概有三四次。

第一次执勤看他不住地劝导行人非常用心,就寒暄了几句,本想说服指导他一下。主题是面对行人不理解时,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我的大意是不管别人理解不理解,听与不听,我们都要送上一份自己的善意,至少也为着不让自已染上太多的负面情绪,权当是在修身养性吧。

执勤结束时,大爷悄悄问我,你是不是学过《易经》——我问他为何这么说?他说,你和别人说话处事不一样。我恍然大悟,原来是我的观念让他产生了共情!

后得知他是真学过《易经》的。

《易经》我没有读过,但我知道《易经》研究的是“变”的学问,诸如识变、应变、求变等等,大致如此。我所谓“变”中有道、亦有不变之道,不变的是一种包容、与人为善,德为先、仁为本,柔弱胜刚强,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诸多信条,自然可以不变应万变。

再后来,竟无话不谈。

再后来,我们互加了微信,他微名“志叟”,正所谓微名大义。从他身上,虽看不出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气场,但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有一颗心在不懈追求,作为一个60岁的人,还有什么比这更美。试问年轻者又几人能如此?惟愿他有“志”者事竟成。

我一刹那顿悟,看来他是我的老师才对!

之二:一个金华“年轻”阿姨

听口音像是金华本地人。

留着卷发,开心时眼睛会心一笑,眯成一条线,虽然不是很时尚,但是穿着精干,乍一看,还真显年轻。一次执勤当中,见她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当时竟有点莫名。原来我正站在十字路口的安全岛上不亦乐乎地指挥来往行人和车辆。

这个十字路口是金华城中最为复杂的路口之一,既是南北通向的要道,又是东西贯穿的枢纽。因此也安排了较多的管控人员常年守候。

说真的,站在这里执勤,我常想,也许,一个行人因为一句提醒而提高了警惕,避免了一场事故;一个驾驶员因为一个哨音而放慢了车速,礼让出一份和谐……

执勤完毕,走过去和她闲聊,她说,“你这么敬业不累吗?”也谈不上什么敬业,我只想人活得轻松点,就是要有点精神、有点情怀,这是一种力量。人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如果尽心尽力去做一份事情,做些有意义的事,便是人间良善,所谓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知行合一大体如此。

我相信那一刻,她说话是真心的!真心是可以感受得到的,是相互长成的。那一刻,我看着她也颇为亲近。

季羡林老先生曾说过,大意是,当你认真端详一个植物时,你能听懂它说的话。物尤如此,人更如此。人常说,生活中不缺乏美,缺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当你用一个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周边的人和事,一切都有了阳光、都有了色彩、都有了温度。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能多些接纳和欣赏。对方会因为我们的欣赏而自信,会将这份自信和善良和温暖保持并发扬起来,送给更多的人,回报我们以桃李。

实际上,我们不仅是发现了美和善,我们也在创造着美和善,成为一个内心充盈而丰富的人。

之三:一个爱“管闲事”的外地人

那是个身材微胖、年龄略大些的阿姨。皮肤是典型的黄种人,也是留着短发。至今也没能知道她是哪里人,但确定不是金华人。

我来金华十五年,是个新金华人。感触最深的是金华是个足够包容的城市,信义和美正在成为它的底色。五湖四海、全国各地都有可能,她一定也是把自己当成金华的主人。我常想,如果自已都不把自已这样看待,那他必定不会有归属感。

看她来往的行人总要劝导一下,偶有愠色,但会转瞬雨霁天晴。可是有一次,我看她劝一个老头逆向行驶,老头头也不回,一下就离开了她的“管辖范围”。后来只能无奈摇头,当我走过去想安慰她时,阿姨表示,“已经劝好多次了,就是不听”,但依然没有放弃,坚持做自已。“我这人爱管闲事”“我不说,那是我该做的没有做,我说了,她没有改正,我也心安理得,问心无愧吧。”好一个问心无愧!

我不由得为她竖起了大拇指——

为她的耐心和负责,为他的“管闲事”点赞。

她略有腼腆,表示是份内的事,“说总比不说好,也许有一天他会听的”。我听了她的话也深受教育,这需要多高的修养啊!看得出,老太太并没有上太多学,但个人修养一点也不差。后来,我们在执勤中就相互协同,她管不了的我就上去做工作。近一个月之后,这个路口井然有序多了。

一次执勤之后,她略带肯定的说,“你是正式民警吧?”我只“嗯”了一声。感情她能看得出来。的确,我是正式民警,民警就应该有民警的样子。事无大小,举手投足间都可以如一滴水般折射出阳光。所谓“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危急时刻能豁得出来”,我只想,只要用情用心做一件事,别人是真的看得出来的。

我常想,其实,我也是从她那里得到了启发,一个老人尚且如此,身着制服,更应有一份责任。让我重新认识了怎么得到别人的认可与尊重——无他,“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但记行好事,莫须问前程!”

大致如斯,生活中很多事也应如此。当我们带着不奢求、不期待,甚至是无所求的心态去做事情,事情往往变得简单,不会心累,还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回报。

后来,我和他们3个合了影,每次执勤都如故友般交流下心得,互相寒喧几句,在一起执勤互相是暖的,都有了力量。我把与他们的故事记下,和大家做个分享。

我在做“枫桥创建”。突然悟到,这不就是最好的创建吗?我的所追所求!最好的群众路线吗!无论是志愿者,还是人民警察,都是人民的一部分,都是来自人民,自已的家人、亲戚朋友不也是人民、也是人民百姓和大众吗?以这份心去和百姓交往,定可以拉近心与心的距离。正所谓:“无处不枫桥,无处不枫景”!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