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慈善注入红色基因 ——安徽省合肥市慈善总会追寻红色文化纪实 - 志愿服务 - 中华爱心网_爱心满世界
首页 > 志愿服务 > 正文
为慈善注入红色基因 ——安徽省合肥市慈善总会追寻红色文化纪实
时间:2021-08-02 14:59:37  来源:慈善公益报

慈善公益报(本报记者 劳牛)进入新时代,慈善如何融入红色基因,怎样发扬党的优良传统,让慈善工作者永葆青春,使慈善事业充满生机活力?7月21至22日,安徽省合肥市慈善总会董昭礼会长率领会领导许永利、黄菡和李应信专程赴大别山革命老区,寻计问策,追寻红色信念,体验红色文化,吸收红色营养。

7月21日上午10时许,董昭礼一行来到六安市慈善协会学习取经,和六安市慈善协会李乔会长等座谈讨论,慈善组织与组织之间如何互相取长补短,共享成功,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下午,董昭礼一行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和革命烈士纪念馆,谒见革命烈士,重温入党誓词宣誓。22日一大早,董昭礼一行来到红色小镇汤家汇,参观红色遗址;下午来到花石乡大湾村,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传统、脱贫攻坚的教诲。行程满满的两天,被红色血脉深深的感染,大家开阔眼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对做好新时代慈善工作更充满信心。

信仰是灵魂

董昭礼一行收获最深刻的是先辈们如磐的信仰。大家感到,所谓红色基因,就是党的精神内核,这内核的灵魂就是坚定的信念。大家认为,信念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和评判事物的标准,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念,就能精神振奋,甚至生命受到威胁也不轻易放弃。金寨十万热血青年奔赴沙场,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内核就是先烈们有一种坚强的信念:相信共产党,坚定跟着党走,前头一定是光明的大道。大家深有感触,眼下我们从事的慈善事业,正是党领导下的一项重要工作,要做好做实慈善,作为慈善人,首先就要有这种信仰,只有坚信做慈善的重要意义,只有一直热爱慈善事业,才能做出成绩,才能大有作为。

人民是内核

在追寻红色信念的实践中,董昭礼一行感受最多的就是“人民至上”。现代慈善有一个重要核心内容就是“为人民服务”,从先烈们的身上,大家看到了党的干部、人民的军队,总是哪里有危险就冲在哪里,哪里有牺牲,就冲在哪里,一事当先,把群众的利益举在头顶。董昭礼会长一行认为,这些美德,一是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体现了慈善事业的普遍性和共同性;二是体现了慈善事业的特殊性和针对性。救百姓于水火,解民始于倒悬,充分体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进入新时代,慈善事业与时俱进的宗旨没变。眼下,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投身乡村振兴,参与第三次分配,帮扶救助困难弱势群体,完善兜底保障制度,维护社会公平,推进社会治理,慈善事业必须不断注入“人民至上”的服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体现慈善的本质,才能发挥慈善工作的最大效益。

奉献是根本

红色基因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奉献。在追忆红军精神、感悟红色文化过程中,董昭礼一行深刻的认识到,中国革命之所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是靠先辈们无私奉献换来的。单单一个金寨县,就有10万儿女为国捐躯。红25军到达陕北,许多红军战士只有十四五岁,最小的只有八九岁,为了党的事业,他们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奉献精神正是慈善工作者所必须的。作为慈善人,不能斤斤计较,做慈善从某个方面说,就是奉献。我们奉献是指奉献智慧,要多为慈善出谋划策,多想点子;讲奉献还是奉献时间,要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慈善事业上,为慈善多出成果,让更多的服务对象分享慈善的阳光雨露。要时时刻刻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为慈善思考了什么?时时刻刻问一问自己,今天我对慈善做了什么?时时刻刻问一问自己,今天我为慈善出了多少力?

创新是关键

创新是红色基因又一显著特色。在金寨革命博物馆,董昭礼一行看到了各个革命时期,先辈们的聪明智慧,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无论条件多么艰巨,先烈们或是面对困难想对策,或是狭路相逢智者胜,或是车到山前必有路。有的把本来是一条“死路”走活了,有的是在“不可能”面前可能了。所有这些,都源于先辈们打破惯性思维模式,找到了新路。这种大胆创新的优良传统,这种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打一仗总结一次的作风,正是我们慈善工作者所需要的。眼下,慈善工作一方面受到党中央、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给了许多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又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比如:如何推进“互联网+慈善”上台阶,怎样让慈善进村入户,如何让慈善真正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等等,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要一股子闯劲,走前人未走的路,才能充满生机。

从红色老区走出,董昭礼一行专门研究让红色基因融入慈善工作的具体办法。大家表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为做大做实做好合肥慈善贡献力量。

编辑:  审编:admin

中华爱心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华爱心网” 域名:ChinaLoveNet.Com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华爱心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华爱心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华爱心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电话:400-8059-268 (中益云融媒体中心)